但注意了,这二位的活动,均为卸任公职之后的“个人行为”。
2013年1月,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与妻子鸠山幸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发表了承认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讲话。
鸠山在刻满了遇难者名字的石墙前,做了道歉和忏悔的动作。
回国后,鸠山遭到千夫所指。
甚至有日本网民把他定义成了“日奸”,认为主动道歉就等同于在“卖国”。
这其中不乏大量质疑南京大屠杀真实性的言论。
甚至有人专门跑到鸠山由纪夫的办公场所,朝窗户扔垃圾,追逐他的车队高声辱骂。
不过,顶着各种压力,鸠山在反思历史的立场上还是非常的坚定和执着的。
2015年8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应邀访问韩国时,又在韩国西大门刑务所博物馆抗日英烈碑前,跪地追悼。
另一位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日本前首相,是福田康夫。
2018年,早已卸任的福田康夫,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祭拜。
参观结束后,他和随从人员前往祭场,向祭台献上了花圈,鞠躬默哀。
这件事传到日本国内,右翼分子们马上就炸了锅,大骂福田康夫 “卑鄙”、 “恶心”、“丢人现眼”,甚至指责他是“卖国贼”、应该被“没收资产,流放海外.....”
你看,就这么一个氛围,上至日本政客,下到普通日本老百姓,你让他们怎么正视历史?
如今被篡改后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侵华战争早就被叫成了“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被称为“南京事件”,仅用一句话轻描淡写的说——“经过各种调查和研究,死亡人数仍未能确定。”
这样一代代下去,日本人只知道自己被原子弹炸了,惨得很;不知道,更不愿意了解,他们曾经的施暴者身份。
那么,南京大屠杀真的是“经过各种调查和研究,死亡人数仍未能确定”吗?
答案是,人数确定,十分确定。
因为,这真的是一具具尸体数出来的。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政府就开始了南京大屠杀专案审理。
按照相关线索,随便一挖下去,都能看到大量皑皑白骨。
光是“万人坑”,就至少找到了七八处——下关宝塔桥、上新河北河河口、中华门外普德寺旁、中华门外兵工厂、雨花台、花神庙、汉中门...城外的荒郊田野上,更是坟茔遍地。
整个过程,还特意邀请了英美等“战胜国”盟友的媒体拍照报道。
在1946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遇难人数被初步认定在20万以上。
此时,挖掘工作和资料整理还在进行中,所以统计数据并不全面。
1947年3月10日,南京军事法庭审判谷寿夫时,判决书是这样写的:
“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石观音、下关草鞋峡等处,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十九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十五万余具。被害总数达三十万人以上。”
这个判决书,是谷寿夫亲笔签了字的!
好了,咱们接着说这30万余人,是怎么一个个数出来的。
这项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1937年屠杀发生期间,南京各机构(伪政府),以及民间团体、慈善机构的收尸记录。抗战胜利后按照收尸信息找到的相对应的遗骸进行了证实。
有关收尸的数据来源,再写一万字都放不下,这里就简单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包括但不限于,
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峰会收埋尸体43123具;
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收尸22691具;
南京市崇善堂收尸112266具;
南京市民埋尸队自行收埋的尸体7.2万余具(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马吉牧师等人,以及世界红十字会均进行了佐证);
汪伪政权共收埋尸体1.6万余具;
美国时代周刊统计日军抛尸入江和焚尸1万余具....
各项数据相加,结果是303269人。
注意,这还只是白纸黑字记载保留下来的铁证中的一部分而已。
那些被日军毁尸灭迹、民间小规模埋尸的数目,并未统计在内。
上述均为中方和盟国提供的证据。
第二部分,则为日本人自己的记录。
例如,比如参与在长江北岸屠杀的日军少佐太田寿男,就对处理尸体的数量进行了详细记载:
“从12月16日开始,到18日两天的时间,经我手下处理的尸体有1.9万具,安达处理1.6万具,加上头两天安达自己处理的6.5万具尸体,碇泊场司令部共处理了10万具以上尸体,其中除有3万多具是掩埋、烧毁的以外,其余的都直接投到扬子江里去了…”
还有12月13日,时松井石根的作战纲要:
因采取大体不留俘虏之方针,故决定全部处理之....佐佐木部队目前已处理掉约15000人,守备太平门的一中队长处理掉1300人。现集中在仙鹤门附近的有7000~8000人...“处理掉这 7000~8000人,需要一个相当大的沟,这很不容易获得。所以需将他们先分成100人、200人一群,然后诱至适当地点处理之...
日军的各种记录再一次证明,这就是一场从上至下,自下而上的,有预谋有组织的大屠杀。
再后来,1970年代末,侵华日军日本上等兵增根一夫写了一本回忆录。希望通过文字记录真相,也为自己赎罪。
1985年增根一夫去世当年,这本书被整理出版。
书中,增根一夫回忆说,
我不知道确切的人数,但中国主张的30万数字并不夸张,也许实际数目应该更多。因为,南京大屠杀的范围不只是在南京地区而已,它是从上海附近开始,到南京被攻陷后的扫荡战为止...
这方面,美籍华人张纯如在撰写《南京大屠杀》时,进行调查后也发现,南京大屠杀不是从南京开始的,而是从日军宣布进军南京后开始的…
苏州,常熟,无锡,江阴,常州, 镇江,每个县市被杀平民人数都在万人以上。
而且,除了南京,其他地区的日军屠杀多集中发生在乡村——这些地方国际组织和媒体不太可能接触到,日军更加不受约束。
所以,从上海到南京这直线300公里的距离上,还有多少尸体埋没于百草,没人知道,更无法统计了。
最后有人会问了,南京城破之前,为什么还有大量军民没有撤离,就这么活生生的等着被屠城?
其实,早在淞沪会战之时(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南京城里的一些权贵名流和有门路的人,就都已经跑掉了。
到了12月南京城破的时候,户籍人口101.55万人的南京,大约只剩下了50万市民,以及9万守军和人数不详的流民,总人口在60万-65万左右。
那些没走的,几乎全都被国民政府给蒙了。
放弃南京是蒋介石开会内定的,属于机密。但南京毕竟是首都,他还要做给英美看,如果一枪不放,跑成一座“空城”,实在有碍“国际观瞻”。
于是,国民政府对老百姓一直坚定的宣称,将与南京共存亡。并且不断安慰市民,中国军队在吴福线、锡澄线等南京外围的防御做的非常牢固,日本人很难打进来。
就这样,没有内幕消息的普通老百姓被蒙在鼓里,直到丧失了最佳撤离时机。
与此同时,数万战争流民也涌入了南京。
在这些流民眼中,南京可是首都啊,国民政府一定不会任其沦陷的。并且,南京城里面还有很多西洋人,特别是德国人的地盘,日军应该不能随便乱来的。
其实,流民这样想也合理,城市肯定比乡下拥有更高的新闻曝光度,况且南京还是首都,理论上日军在城里更有可能会考虑国际舆论——如果他们也是人的话。
而那些选择留下的南京本地市民,大部分人都没什么钱,也没门路投亲靠友,或者家里有老弱病残,经不起折腾。
同时考虑到离开南京后会沦为难民,居无定所,没有收入来源等等...想了想,算了,还是留在家里吧...兴许日本人来了抢完东西就回去了...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家庭规模可比现在要大多了,交通工具更是落后,主要就靠脚底板。一家人往往有老有小,很多中老年妇女还是裹过脚的,逃难何其不易。拖家带口再扛上一堆干粮细软,未必能跑得了多远。
更糟糕的是,南京的船只基本上都被军队提前征用了,只有少部分还有机会出城的车票船票,也被炒成了天价。
一张船票能换到三两黄金,普通人谁买得起?
无奈,老百姓们最终只能忐忑的待在南京城自己家里。
因为,贫贱不能“移”...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